闻喜上郭城址出土石雕蚕蛹-凯时尊龙

当前位置:凯时尊龙-尊龙凯时登录首页 > 探索 > 闻喜上郭城址出土石雕蚕蛹 正文

闻喜上郭城址出土石雕蚕蛹

来源:凯时尊龙-尊龙凯时登录首页   作者:{typename type="name"/}   时间:2023-05-23 22:55:07

原标题:闻喜上郭城址出土石雕蚕蛹

2022年7月15日,闻喜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最新考古成果:今年6月,上郭石雕闻喜上郭城址出土了一枚仰韶时期石雕蚕蛹,城址出土蚕蛹距今至少有5200年,闻喜为古代山西南部,上郭石雕乃至中国丝织业研究再添新物证。城址出土蚕蛹

上郭城址和邱家庄墓群,闻喜位于山西省闻喜县城东南,上郭石雕涑水河在其西部。城址出土蚕蛹20世纪70年代起,闻喜在邱家庄、上郭石雕上郭村一带的城址出土蚕蛹鸣条岗上,考古工作者陆续进行了一系列考古工作,闻喜出土“荀侯”匜、上郭石雕“贾子”匜、城址出土蚕蛹“刖人守囿”挽车等珍贵文物。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上郭城址和邱家庄墓群”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至今持续开展的考古工作,对晋文化深入研究意义重大。

2018年、2019年清理邱家庄m5001,2020年调查发现上郭古城址的形状、面积,2021年配合山西省文物局首届田野考古技术培训班的举办,发掘位于古城西北角面积250平方米的居址区,发现了仰韶和周代两个时期的遗存,特别是出土春秋早期60多块陶范及铜炼渣、雕刻刀具和大量的板瓦、筒瓦、瓦当,表明这是一处两周时期包含有城址及墓地的大型遗址群,证实上郭城址就是与晋文公等晋国君主密切相关的“古曲沃”,使“曲沃代翼”的故事有了考古学的佐证,具有重大的意义。石雕蚕蛹也是此次考古的重大收获。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上郭村与邱家庄一带是“河东郡闻喜,故曲沃”。《史记·晋世家》记载公元前745年,“昭侯元年,封文侯弟(昭侯的叔父)成师于曲沃……号为桓叔”。后来,这支属于晋国君侯旁系的势力逐渐壮大,并且在曲沃武公三十八年(公元前678年)取代了晋国。此时,晋国的政治中心虽然在“绛”,但闻喜仍然为武公族系的宗邑。

上郭城址出土的石雕蚕蛹,呈椭圆状,两头尖,中间宽,长2.8厘米,最大腹径1.2厘米。螺旋状的花纹简洁地勾勒出蛹的头、腹和尾部,形态逼真、造型精美。

在考古发现方面,山西南部出土了多件与丝织业有关的文物。

1926年,在上郭城西略偏南10余公里的著名仰韶文化夏县西阴村遗址出土了珍贵的文物“半个人工切割下来的蚕茧标本”,目前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已被确认为中国丝绸史上最重要的实物证据,距今约5500年。其所属时代也是嫘祖生活时代,佐证着丝绸的起源,让嫘祖养蚕的传说照进了现实。

1959年,芮城东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一件陶纺线轮,距今约4500年,说明纺织作为一种手工业已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

1960年,距东庄22公里的芮城西王村遗址出土了一件陶蚕蛹,长1.5厘米,宽高均为0.6厘米,蛹身上有横线纹五条。知名红山文化研究学者雷广臻教授撰文指出:“山西芮城西王村遗址出土的蛹形陶饰(或称陶蚕蛹)距今5000多年,相当于黄帝文化时期。”

1974年,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的夏县著名的东下冯遗址,也出土了陶纺轮,距今3500年~3900年。东下冯遗址与著名的西阴村遗址距离很近。

2017年,闻喜酒务头遗址出土了商代晚期栩栩如生的玉雕蚕,说明当时养蚕业已盛行。酒务头遗址与上郭城址距离非常近。

2019年、2020年、2021年,夏县师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了5枚石雕蚕蛹和一枚陶制蚕蛹,距今约6000年。证明当时黄河中游的先民们已经了解、喜爱并崇尚蚕桑。

山西南部先秦时期存在着发达的丝织业。绛县横水西周倗国墓地出土的丝织品“荒帷”即棺罩,是对死者生前居室帷幄的模仿;而《诗经·唐风·扬之水》是两周时期晋国的诗歌作品,穿在年轻女子身上的“素衣”“朱襮”“朱绣”都是丝织品;同时期魏国的《诗经·国风·魏风·十亩之间》有“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诗句,生动地记述了青年女性在桑林里欢喜采桑的情景。晋南这几处古文化遗址出土的有关蚕桑的文物以及纺线轮文物,说明在仰韶文化早期,先民们已经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同时掌握了纺线技术,使丝绸生产成为可能,为中国的丝绸起源与传播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线索。

上郭城址石雕蚕蛹的出土,进一步证明了山西南部涑水河流域早在仰韶文化时期就开始养蚕了,而且蚕蛹、蚕茧传承有序,同时坐实了西阴村遗址蚕茧的可信度。由此可见,运城地区的蚕桑丝绸文明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

作者:胡春良

来源:山西日报

标签:

责任编辑:{typename type="name"/}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