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新能源车起火概率高于燃油车!怎么办?-凯时尊龙

当前位置:凯时尊龙-尊龙凯时登录首页 > 娱乐 > 专家:新能源车起火概率高于燃油车!怎么办? 正文

专家:新能源车起火概率高于燃油车!怎么办?

来源:凯时尊龙-尊龙凯时登录首页   作者:{typename type="name"/}   时间:2023-05-23 22:36:22

“新能源汽车起火概率,源车要高于燃油车”。起火在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概率高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孙金华对媒体表示。燃油

为了印证自己的车办观点,孙金华分享了一组数据。源车在2021年度,起火全国发生电动汽车火灾事故3000余起,概率高于根据接近800万辆的燃油“纯电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计算,着火概率约为0.03% ,车办而传统燃油车年火灾事故率为0.01%-0.02%。源车

从孙金华教授给出的起火数据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比汽油车更易自燃,概率高于且自燃概率是燃油油车的2.5~3倍。这个数据推翻了,车办之前业内认为燃油车自燃率高于电动车的观点。

作为电动车的代表,特斯拉旗下产品自燃,马斯克表示:“电动汽车的自燃率要比燃油汽车低500%。”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也在2021年指出,新能源比燃油车的万分之1到万分之2要低的多。

可以说,这是业内权威专家第一次在官方场合表态:新能源汽车起火概率高于燃油车。

无疑,相对以前的观点,最新的数据更有说服力的。2022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火灾数据,共计640起,平均每日超7例火灾,远高于其他交通工具的起火比例。

新能源汽车为何频频起火

不同于燃油车,新能源汽车起火,核心原因都和电池有关。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自燃车型中,搭载三元锂电池的车型又会高于磷酸铁锂电池车型,高达6成,而磷酸铁锂电池只有5%。

除了自燃概率比燃油车较高,新能源汽车自燃也没有明显规律可循。根据孙金华提供的2021年新能源汽车自燃数据显示,停车状态起火占25%,充电状态起火占35%,行驶状态起火占40%,并且一旦起火,很可能会快速爆燃。

新能源汽车自燃,首要原因就是电池问题。所以,我们常常看到某汽车品牌自燃,召回声明中都少不了电池供应商的“道歉身影”。

例如,某造成新势力在交付之际出现自燃,其在声明中牵扯出车辆装配的是浙江谷神公司生产的电芯电池包,而浙江谷神还要单独发布声明进行解释。

2019年6月,一家豪华新能源企业因为自燃召回4803辆。随后我们看到了宁德时代的声明。其中宁德时代也表示了,在某些极端条件下可能出现低压采样线束短路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关于新能源电池,自燃原因有如下5个:

1、频繁大功率快充

近几年,新能源技术进步最显著的两个方向分别是,续航里程和补给效率。

起初,第一代新能源产品充满电需要12小时,目前业界比较主流的快充水平是,30-80%充电时间是30分钟。

快充最大的优势就是效率,关于快充的技术很多,今年小鹏发布了800v高压平台、理想有850v高压平台、广汽埃安也推出了a480超充桩。新能源汽车补给效率的提升,当然是消费者乐意看到的,但也要相应的提升电池安全技术。

如果条件允许,专家还是建议多使用慢充充电。因为快充在高充电倍率下,锂离子脱嵌和迁移的速率加快,部分锂离子来不及进入正负极,只能形成一些副产物,导致活性物质损失,加速电池寿命衰减。

快充更容易造成电池发热不均,一旦发生热失控,就有起火的危险。其次,快充是将离子从正极快速插入负极,以增加离子的流量和速度。这会引起电极浓差极化现象,最终导致电极材料的破坏。快充使用的时间越长,对电极材料的破坏就越严重。

2、锂晶枝的危害

首先,锂枝晶是内部短路的一大起因。以下是这个名词的文字解释:

1、锂:锂金属

2、枝:多枝树状

3、晶:晶体

串在一起就是“锂金属枝蔓晶体”,说人话就是“电池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还原时形成的树枝状金属锂,但是锂在负极侧出现时锂的形态不一定是锂枝晶,统称为析锂。”

(锂晶枝具体长相)

造成锂晶枝的原因包括,1、大电流充电。2、充电时局部过热。3、低温大电流充电。4、充满了电,还继续充。5、低于门限电压继续放电。6、负极表面不平整。

锂枝晶给电池带来的伤害是:1、电池容量损失。2、充电速度变慢。3、内部短路。

锂晶枝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锂枝晶还会刺破电池sei隔膜,内部状态被打破,出现短路现象,出现大爆炸。

3、发生剧烈碰撞

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有关新能源汽车在发生碰撞时发生自燃的新闻。

碰撞后容易起火是新能源汽车的特征,而撞击可能会引发动力电池内短路,内短路则会引发电池自燃。

当电池单体发生破裂或者结构变化,金属锂就会迅速与空气发生激烈的氧化反应,在短时间内产生热量内聚,进而引发爆燃或者爆炸。

4、追求高能量密度

企业为追求高续航,不断提升电池能量密度。今年深蓝、合创、哪吒、零跑、比亚迪都推出了超过700km续航的产品,有的产品电池能量密度达到了220wh/kg。

能量密度高可以带来高续航,但这也带来反面影响,电池能量密度越高,内部成分就越容易受热分解、引发自燃。

电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是一对矛盾体,就拿18650三元锂电池来说成熟度高、一致性高、能量密度、成本、排布柔性高;缺点是数量多,pack难度高,质量控制点多。

5、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加

当然,新能源自燃案例不断的增加,还有一个原因是电动车规模的变化。

给大家看几组新能源数据。

第一,2022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了26.7%,这意味着在7月,每卖4台车就有1台车是新能源。

第二,乘联会预测2022年新能源销量将会超过500万辆,这从侧面说明,新能源已经从小众步入主流。

第三,截止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000万辆,随着基数的增加,自燃的概率自燃加大。

不得不说,新能源汽车的普及高于市场预期。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利好政策还在不断释放,这无疑给了新能源市场更大的增量空间,伴随而来的就是自燃事件的频频发生。

新能源起火的危害

虽然都是自燃,但新能源汽车自燃比燃油车自燃严重的多。

燃油车的自燃过程是,发动机舱里面开始出现冒烟,然后逐渐冒明火,这个时候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有机会从车里面跑出来逃生的。

对比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则凶猛的多。

1、燃烧速度快 爆燃

新能源汽车如果发现自燃,从冒烟到起明火的过程很快,基本上车主是没有时间去考虑拿着灭火器灭火。

因为它不仅自燃,它而且还可能发生爆燃,还可能发生轻微的爆炸。

一辆带有50度电的电动车起火后,可以释放出1.8亿焦耳的能量,相当于43公斤tnt炸药。在众多电动车自燃事故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几分钟时间,车子就会被烧成一个铁壳子。

2020年5月26日,深圳一辆电动货车追尾起火致使司机死亡,短短几秒时间火势瞬间加大。

2021年浦东新区,某新势力车型碰撞后起火驾驶员不幸身亡。

2022年7月6号,自主品牌的小型纯电suv 突发自燃,一人不治身亡。

2、新能源汽车自燃很难灭火

一位消防局的工作人员告诉笔者,新能源自燃,灭火过程没有低于40分钟的。

一辆汽车烧上40分钟,还能剩下什么?答案肯定是车壳子。

另外,相对燃油车电动车起火的复燃率更高。电动车中锂电池发生热失控后,并非在一瞬间将能量全部释放,而是随着热量蔓延,逐渐扩散到周围的电池单元。因此会发生扑灭又复燃的情况。

根据某机构测算,锂电池起火最多可复燃15次。

2022年6月,上海徐汇区泰德花苑地下车库,某品牌产品突然自燃,并引燃了旁边的奥迪、雷克萨斯。最终消防部门灭火用了约46分钟,才将火势熄灭。

2021年8月18日,杭州一家新势力维修店半夜起火,消防员查找发现一辆新能源汽车打开的引擎盖下,冒出明火和黑烟,旁边的电表箱也着火了,消防1:45接警,明火完全熄灭是3:13。

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电池里的锂属于比较活泼的金属,常温下遇见水会发生剧烈化学反应,而在点燃的条件下,也能和二氧化碳反应,所以新能源汽车一旦自燃,用水和灭火器是扑不灭的,基本上也没有其他救援方法。

3、新能源汽车自燃的隐蔽更性高

由于新能源汽车充放电使用不当,锂枝晶在电池内部,内短路诱发不易察觉。由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在底盘底部,电池内部发生的变化,消费者很难察觉,这也为危险埋下隐患。

面对新能源车自燃?行业该怎么办

作为新能源媒体从业者,笔者一直在开电动汽车,最怕的不是续航里程和充电难,而是一直害怕电动汽车自燃,尤其是碰撞后爆燃。

新能源自燃是行业难题,需要工信部和企业一起联手解决。好在,目前针对自燃问题,行业和企业都足够重视。

2020年,国家工信部下发了三项电动汽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其中对消费者最有利的是第三条,内容如下:

标准3、《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2022 年今年 3 月,工信部发布《2022 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要点》中提出,要启动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安全相关标准修订工作,进一步提升动力蓄电池热失控报警和安全防护水平;加快推进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列标准研究,修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要求标准,进一步强化电动汽车安全保障。

上述2条政策,确实是好消息,因为电动汽车起火后爆燃速度太快了,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逃生,就很容易被火焰吞没。

笔者认为,电池系统超过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行业推动意义更大。因为在一些极端的碰撞变形后起火的案例中,5分钟的逃生时间还有点短。更何况如果存在车门锁死的情况,必定耽误救援时间。

站在企业层面,比亚迪推出刀片电池、长城拥有短刀片电池、宁德时代发布麒麟电池等等技术,不过,这些技术降低了自燃率,但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作为合资品牌,通用发布了宣称经得起撞击、针刺、火烧的奥特能电池。不过,这一技术还需要市场进行检验。

以刀片电池和短刀片电池为例,他们虽然可以做到针刺不起火。但真实的用车场景远比实验室复杂的多,以当前技术看还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消费者应如何应对

虽然新能源汽车自燃是小概率事件,但消费者一定具有足够的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

1、安全锤、灭火器缺一不可

作为车主,日常我们的车内一定要备一把安全锤和灭火器。宁可一世不用,不可一时不备!

安全锤可以在紧急情况下用来击破车窗,方便车内人员脱困逃生。而灭火器能够在第一时间避免车辆发生起火自燃。试想,当时如果有路人能够第一时间用灭火器将火势灭掉,可能悲剧也不会发生。

2、多用慢充,少用快充

如果不是急需用车,尽可能用慢充给新能源汽车充电。

慢充普遍功率较小,充电慢,一般不会超过7kw功率,跟家用电器220v一样,对电池寿命损耗小。而快充充电速度就会呈倍速增长,但对电池寿命消耗相对较大。

慢充还有一个优点,就是省钱。用过充电桩的朋友都知道,在高峰时期,充电桩的价格普遍偏高,就比如特来电,在北京高峰时期,快充的电费能达到1.8元/度,而慢充在高峰时期平均在1.3元/度,如果长时间使用慢充还能给我们省下一大笔钱。

3、不要满充满放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不一定要充满电。应避免电池过度充电和过度放电。过度充电或完全耗尽电池会对电池造成一定的损坏。另外,电池电量超过90%后,充电速度会降低。除非预计不在家,否则没有必要给电池充满电。

最近,充电桩都自动充到95%就断电,是个好事。

在2020年开始,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均发布过公告,部分城市公共充电站已实施充电上限限制,充电电量通常被限定为95%。这样做,还是为了避免电池过充引发安全事故。

近日,有小鹏汽车用户在充电时收到信息,称“本站充电设施soc上限阈值为95%,现充电完成,请驶离车位以免被收取占位费”。而这也是企业响应政策做出的积极举动,希望别的企业都能够跟上。

而车企在充电技术层面也有亮点,比如沃尔沃c40有充电上限的功能,这个功能非常好,车主可以设置充电上限为80%,这样的话对保护电池很有益。c40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充电的电流上限,最低可以设置为8安,这个功能对插座充电非常好,比如去老旧小区和农村,不会对用电造成负担,值得别的厂家学习。

对于自燃,孙金华给出了较好的方案,给新能源车子增加一个自燃预警,并且可以研发一个专用灭火剂。这样可以提前告知消费者风险,给予消费者充足的处理时间,并有可能将风险降低。

对于新能源自燃,您有什么更好的解决建议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标签:

责任编辑:{typename type="name"/}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