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9,读这本书,从头笑到尾-凯时尊龙

当前位置:凯时尊龙-尊龙凯时登录首页 > 时尚 > 豆瓣8.9,读这本书,从头笑到尾 正文

豆瓣8.9,读这本书,从头笑到尾

来源:凯时尊龙-尊龙凯时登录首页   作者:{typename type="name"/}   时间:2023-05-23 23:03:22

原标题:豆瓣8.9,豆瓣读本到尾读这本书,头笑从头笑到尾

想了解不同学科领域的豆瓣读本到尾知识,一本好的头笑入门读物是必不可少的:不能太艰深,也不能太浅薄,豆瓣读本到尾最好还要读起来有趣,头笑才不会让人想要半途而废。豆瓣读本到尾对于想要了解人类学的头笑读者来说,《天真的豆瓣读本到尾人类学家》就是一部非常友好的入门佳作。

奈吉尔·巴利,头笑一位英国人类学家,豆瓣读本到尾曾经在大英博物馆任职。头笑1977年,豆瓣读本到尾他到非洲喀麦隆北部的头笑多瓦悠人部落做了一年多的人类学调查。他根据这段田野经验写出的豆瓣读本到尾学术作品读者不多,可这本《天真的人类学家》是写他这段生活经历的轻松读物,却成为读者最多的人类学作品之一。

人类学家接触到的都是具体的故事,所以也会成为讲故事的高手。在《天真的人类学家》中,的确可以读到不少令人捧腹的经历,比如巴利就曾不得不抱着一只猴子一起看电影(还得给它买票);不小心磕掉门牙,找当地医生拔牙的时候还被医生的助手不由分说地拔下两颗好牙;他想改善生活,于是养了一群鸡,好不容易等到鸡要下蛋,他的当地助理却把鸡都宰了,因为在他们看来鸡蛋是一种很恶心的东西……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副研究员段志强也在看理想的音频节目《段志强的快乐书单》中介绍了这本书,之所以列入“快乐书单”,正是因为这本书非常好笑。作为一位很会自嘲的人类学家,巴利的这本书尤其显得可爱。

01.

一个年轻的人类学家决定去田野

《天真的人类学家》属于那种一拿起来就放不下的书,书里面充满了各种抱怨、玩笑和吐槽,当然还有随处可见的自嘲。要想严肃地理解这些吐槽,把握这种写作在人类学学术史上的位置,可以先看两本书。一本是美国人类学家保罗·拉比诺的《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他去年刚刚去世。这本书实际上田野了人类学家本人,讲的是人类学家跟当地人打交道的方式怎样影响了他获取的资料。

另一本是出生于波兰的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的《一本严格意义上的日记》。马林诺夫斯基是更加有名的学者,是中国社会学奠基人费孝通先生的老师,他创造了一套民族志记录的方法,开创了田野研究的风气,对人类学影响非常大。

展开全文

马林诺夫斯基参与特罗布里恩生活的情景

这本书确实就是马林诺夫斯基的日记,日记里的内容打破了他作为严谨深刻的人类学家的形象,他对土著人的真实想法更接近于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很多时候还很讨厌他们,对于土著女性甚至有一些不太文雅的想法,还打过土著小孩子。

这两本书都对人类学的学术共同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因为田野调查这时候已经是人类学——当然现在可能也是——的最核心的研究手段,但大家慢慢发现,田野工作本身可能不像大家一开始设想的那样有效。《一本严格意义上的日记》出版于1967年,《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出版于1977年,《天真的人类学家》出版于1983年,堪称对田野工作的补刀之作。这本书一开始就说,干人类学这一行,不做田野是不可想象的,简直可以说是一种田野崇拜。

老教授们都做过田野调查,书里原文有点刻薄:“每当这些老教授在理论或形而上学的辩论场合被逼到墙角,便会悲哀摇头,懒洋洋抽烟斗或抚弄胡须,喃喃说道‘真人’无法嵌进‘从未做过田野调查者’的纯粹抽象概念里”——顺便说一下,这本书的中文翻译也很棒。

“老教授”这个场景真是太熟悉了,每个学科都有这样的圣殿守护人,他们总会坚持一些基础门槛,你只有做到了,才好意思在学术殿堂里跟别人打招呼。而且,当同行们聚在一起的时候,才能不经意间蹦出一些田野经验,表示你对得起人类学家的头衔。

于是乎,我们的主人公、年轻的人类学家奈吉尔·巴利决定要去做田野。

奈吉尔·巴利

02.

可耻的马林诺夫斯基”

田野谁呢?世界上还存在的原始部落里面,有的已经被“田”过好多次了,有的国家在打仗。精挑细选加上阴差阳错,巴利选了喀麦隆的多瓦悠人。然后是申请经费,买机票,办签证,打疫苗,准备行李,期间充满了你能想象得到的去非洲的一切麻烦。

终于,到了喀麦隆首都雅温得,与官僚系统展开长时间的拔河——顺便说一句,与非洲官僚系统打交道的过程,占了整本书相当大的篇幅,可见对作者的影响之大、印象之深。

等待期间,他观察雅温得的小贩,说“买卖过程带有游戏气氛,开价大约是合理价的二十倍,顾客骂他们是土匪,他们咯咯笑着同意,把售价降到正常价的五倍”。经过一番交手,他总算拿到居留许可,开始出发往下一站,喀麦隆北方城市恩冈代雷。

今天,拜新技术所赐,我们可以在地图上追随巴利当年的足迹。雅温得城市太大,感受不到四十多年前的氛围,恩冈代雷算是个中等城市,还可以打开街景游览一番。我放大地图,先跳出来的一个地址写着某某算命服务,跟某清真寺、某数码城都是显示级别比较高的地名。

现在这个地方还有一所大学,在远离市区的一个湖边。校园四栋楼,方方正正围成一个小校园,街景照片显示,校园里最显眼的摆设是四辆拖拉机,两辆大的两辆小的。其他的照片基本上都是年轻的黑人大学生,一派茁壮成长的景象。

在恩冈代雷,巴利先去拜访新教教会。这一章的标题叫“可耻的马林诺夫斯基”,因为马林诺夫斯基有一句名言,他号召人类学家“离开教会的阳台”。什么意思呢?在马林诺夫斯基之前,人类学的工作模式主要是阅读文献、采访跟他们所要研究的部落比较熟悉的人,首先就是在当地传教的教会,等等。马林诺夫斯基奠定田野方法,要求走进部落,亲自观察、调查。 “离开教会的阳台”重点不是在抨击教会,但是有了这句话,对人类学家来说,与教会打交道就好像成为一种污点。就像书里说的,“就连与传教士说话,都好像背叛了人类学”。但也没有办法,因为你到一个土著部落,马上发现传教士早就来了,而且在当地已经工作了很长时间。

跟传教士接触下来,巴利却发现传教士并非想象中的文化帝国主义者,而且他们已经做了很多人类学的工作,包括对当地文化和语言的研究,给他省了事。关键是,他收不到汇款,教会借给他钱,他生病了,传教士给他看病,他还能到教会的福利社买东西,受不了部落生活的时候还能暂时逃进教会,品味一下熟悉的文化,修复一下疲惫的心灵。

教会与人类学也没有那么水火不容嘛,可耻的马林诺夫斯基。

类似这样,《天真的人类学家》处处都在戳破人类学的各种学术神话。这些神话有些是些无关大局的田野经验,有些则是不可挑战的学术规则。

03.

波利与孔里村

但我们继续跟着巴利前进,现在来到一个副县城——可能相当于这个县的第二中心城市,名字叫波利。

其实波利只是个小村庄,巴利说,“有墨西哥西部城镇在午睡中的荒野气氛。几个衣衫褴褛的人在街上游走,瞪着我看。酒吧挂着锡制招牌,那是间惨淡的小屋,墙上的装饰是乐透彩券的广告与消除文盲运动的口号,以抖擞的语气写道:文盲缺乏能力与信息,是国家整体水平提升的障碍!但,文盲该如何阅读这个告示呢!”今天在地图上看到的波利,比巴利当年看到的肯定大多了,看上去跟中国的一个中等乡镇差不多。不过镇上的主干道路似乎还是土路,黄黄的一长条。波利也有一所大学,波利技术学院,街景上也有它一张照片:

巴利的调查地点,就在波利九英里之外的孔里村,这是个多瓦悠村落。各位,这个村子现在在地图上看得清清楚楚,几栋茅草屋都能数的出来。而且你还能看到,巴利在书里的脚注里写的,“在这里,院落是基本的生产和生活单位”到底是什么意思,唯一缺憾是没有街景图。

从现在的卫星地图来看,孔里村还是由大大小小的院落组成,只不过多了几栋白色屋顶的现代化房屋,不知道是不是彩钢房之类。

村口两栋大房子也是白色,不知道做什么用途。书里说,当地土著人住的都是圆形的茅草屋,他作为外来的白人,要跟其他白人和别的官员老爷们一样,住方形的房子。现在地图上看到的这几栋白色新房子,也都是方形的,带有一种高高在上的外来气息。

遗憾的是《天真的人类学家》没有画出村子的平面图,不过巴利根据这次田野写成的学术书《符号结构:多瓦悠人文化探索》里面有一幅示意图,画了典型的多瓦悠院子,文稿里可以参看。这幅图画的院子相当复杂,结合卫星图像,不能一一对应,但可以大致想象一下。

不过,别以为多瓦悠人的生活跟四十年前差别不大,《天真的人类学家》除了孔里之外,提到周围还有好几个其他多瓦悠村子,然而现在的卫星地图上已经都看不到他们的影子,甚至有些地名还保留在地图上,但放大一看,空空如也,只有稀稀拉拉几棵树。

是不是孔里成了旅游名胜所以才保留下来呢?我在另外一个视频网站搜了多瓦悠,倒是有几段旅游者拍的视频,但也不是孔里村。不管了,还是继续看书。

04.

人类学家为什么天真?

我们的书名叫《天真的人类学家》,人类学家怎么天真了呢?

他们学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又有现代高等教育带来的一整套知识,充满信心地要把原始部落的文化分门别类塞到民族志框架里头,写成一篇说得过去的博士论文,在学术江湖里混得一席之地,运气好的话还能成为大佬、中佬或小佬。

结果到地儿一看,一多半的精力用来应付种种学术以外的情况,跟官僚打交道的问题、钱的问题、购物吃饭的问题、生病的问题,有时候还面临生命危险,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跟各种各样的当地人套词的问题。

这些,你在以往的人类学经典著作里很少看到。 天真地以为就是单纯地去做学术、搞研究,没想到其实你首先是去生活的,要活过这段时光。

另一方面,人类学家也容易抱着一种浪漫的想象。

你有没有看过一部电影《上帝也疯狂》?里面的布须曼人天真烂漫,与世无争,而且具有高超的生存技能,可恨外来的东西污染了这个纯净的世界,这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想象。

但是巴利遇到的多瓦悠人不是这样,他们当中的一些人非常精明,善于算计,懂得利用各种关系,而且他们既不勤奋,也不高产,种的作物主要就是小米,娱乐则是靠喝酒,作者说他们的生活是“孤独的农耕不时掺杂社交烂醉”。

当然更多的还是文化差异。

作者到了波利之后,先要开车去县城办手续,结果第二天打开房门,就发现一大堆人等在门口,要搭他的便车,根本不知道他们是从哪儿得到的消息。作者说,“不少人批评欧洲人是家长心态,其实他们根本不了解非洲多数地方存有一种传统的‘富人与穷人’关系,替你工作的不止是你的雇工,你还是他的保护者、赞助人”,也就是说,一种人身关系。要是你的工人突然管你叫爸爸,那完了,一定他出了悲惨状况,需要你伸出援手。

后来巴利找了一位当地人做助理,两个人的关系是《天真的人类学家》的线索之一。在这位助理看来,他因为给白人打工,所以在自己的社群里面拥有了特殊的地位,反过来他就会要求巴利表现得像个白人,不然如果你太随便,失了身份,你倒不要紧,但是会降低助理的地位,关系非轻。

所以你看,人类学家自始至终都会受到各种关系的缠绕,影响或者限制他的行动,不可能真的置身事外。

到了田野,作者还发现,过去学的方法也不一定对。田野工作的纪律里面,有一条是,跟当地的异性保持合适的距离。这一方面是伦理问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卷入麻烦。马林诺夫斯基的日记讲了不少他的性苦闷,就更加重了这条规矩的分量。

但是巴利却发现,他在多瓦悠部落最好的报道人就是女性,是酋长的第三位妻子。原因在于,部落的秘密都由男人保守, “男人自认为是宇宙最终秘密的宝库,必须巧言哄骗,才肯跟我分享。女人却认为自己所知讯息毫无价值,可以随意转述给外人听。”还有就是,在本地人看来,作者这种外来者是没有性别的,所以也不存在因为性别不同而产生的麻烦。最后,作者甚至跟这个女的发展到可以讲荤话的程度。

05.

人类学,是相互的

人类学家自命为观察者、研究者,《天真的人类学家》告诉你,其实你是参与者、卷入者。观察、研究当然是有的,但却是互相的。多瓦悠人的问候方式是这样的:“你的天空可晴朗?”“我的天空很晴朗,你的呢?”他们怎么想象作者的天空呢?

多瓦悠人以牛的多少衡量贫富,所以多瓦悠人也关心他家的牛有多少;多瓦悠人一夫多妻,所以也关心他出门这么长时间,妻子们在家里会不会吵架;多瓦悠人住在村子里,所以也关心他在英国的村子怎么样。

多瓦悠酋长很客气,表示很想去英国村子回访,但是不知道他们从哪儿得来的消息,英国有食人族,所以还是算了。

你看,观看也好,想象也好,都是互相的。 你“人类学”人家,人家也在“人类学”你。

我是学历史的,历史学也有田野这么一说,当然是跟人类学学的。大部分是研究历史人类学领域老师和学生们在做田野,他们研究地方社会,包括民间宗教、家族祭祀等等。我有时候附庸风雅,也跟着跑过几次田野。有一次一起去浙江的时候,同行的另一位老师告诉我一句话,田野田野,又甜又野,这大概是学生们编出来的。

不过此田野非彼田野, 《天真的人类学家》野是够野,甜是甜不到的。它不但击破了田野的浪漫色彩,也廓清了笼罩在田野工作身上的学术迷雾。

但是我也多少有点担心,因为作者文笔妙趣横生,擅长抓住戏剧性情节大写特写,会不会又增加了一层新的迷雾?比如说,在第一部《小泥屋笔记》里面,作者描写了好几位土著人,都很有个性,作者还经常调侃他们,让读者感觉作者跟他们很熟。有一位酋长,号称可以控制打雷下雨,书里面有很有趣的描写,也是作者的田野调查最有趣的发现之一,大家感兴趣可以去看看。总之每个人都写得让我们觉得如同亲见。

但是你再看第二部《重返多瓦悠兰》,他时隔半年再回来的时候,好像大家对他也没怎么热情。事实上巴利自己也说,他在多瓦悠兰一年半,没有交到一个朋友,他说“多瓦悠人没有友谊的概念。如果你是个男人,你的‘朋友’是与你一起接受割礼的人,如果你是女人,你的‘朋友’是你丈夫的其他妻子。”总之没有朋友。后来他去印度尼西亚做田野,那个地方的人跟多瓦悠人完全不一样,他很有归属感。所以后来他跟多瓦悠的这些人也没有联系了。

你看,《天真的人类学家》表面上要揭露田野工作的残酷、困难,但因为写的漂亮,反而给人一种亲切、好玩的印象,然而细细想来,背后却有更深刻的苍凉和难以摆脱的疏离感。

你怀抱理想和善意来到一个陌生地方,还写了一本好看的书畅销全球,但在这里的人看来,你却是一个奇怪的外来者,而且跟那些高高在上的外来者是一伙儿的——书里面就有好几个地方,作者解释他是英国人,不是法国人或德国人,但这种区分又有什么意义。

这似乎是今天我们每个人的写照,我们新来到一个城市或者一个职场,一厢情愿想要了解新环境,却总不免了会受到人类学式的对待,会被别人按照他们的方式来想象,被人误解、也在误解别人。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是,至少在人生的某些时刻是,天真的人类学家,重点在“天真”。

📕

推荐书目

《天真的人类学家》

[英]奈吉尔·巴利 著, 何颖怡 译

点击封面👆即可购买

🎧

特别推荐

看理想音频节目

段志强的快乐书单·无限人生书单第三季

*配图及封图来源:《穿越大吉岭》《上帝也疯狂》

👇《天真的人类学家》

标签:

责任编辑:{typename type="name"/}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