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岗×李建平×马建农:漫步北京中轴线-凯时尊龙

当前位置:凯时尊龙-尊龙凯时登录首页 > 热点 > 王岗×李建平×马建农:漫步北京中轴线 正文

王岗×李建平×马建农:漫步北京中轴线

来源:凯时尊龙-尊龙凯时登录首页   作者:{typename type="name"/}   时间:2023-05-23 22:59:55

原标题:王岗×李建平×马建农:漫步北京中轴线 | 搜狐文化讲堂第46期

本期搜狐文化讲堂,王岗为北京市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王岗、×李北京史研究会名誉会长、建平建农研究员李建平和中国书店出版社名誉总编辑马建农三位专家在2022年阅读北京系列文化活动中为大家分享《北京中轴线的×马漫步发展历程》的演讲内容摘编。

王岗(北京市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北京古都学会会长、中轴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

李建平(北京史研究会名誉会长、王岗研究员,×李代表作《美丽北京中轴线》)

展开全文

马建农(中国书店出版社名誉总编辑、建平建农北京史研究会副会长)

1、×马漫步北京中轴线的北京起源及发展

北京中轴线

李建平:北京中轴线,就是中轴我们现在正在积极推进的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北京中轴线,它的王岗南端点在永定门,北端点在钟楼,×李全长7.8公里。建平建农它缘起应该说是追溯到元大都修建的时候,在北京的三海大河的水域的东岸,确定了这条轴线。这条轴线当时长3.8公里,第二次发展就是明朝定都北京,明朝定都北京,朱棣定都北京的时候,这个城就觉得小了点,在城池修建的时候,就向南又扩充了一公里,中轴线就由3.8公里变成了4.8公里。到了明朝嘉靖年间因为北京又修了个外城,这样中轴线北端点从钟楼一直向南到永定门,形成了全长7.8公里的一条城市的轴线。清朝又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地完善,特别是建筑群,一直到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条中轴线始终在北京城市存在,而且下一步我们要把它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进一步地发挥中轴线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作用。

马建农:北京中轴线它的规划与建设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建筑哲学思想的一种具体体现,我们讲中国,这个“中”字是什么,它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执中守正”。这样的一种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特别是在北京城市的建设中间,始终贯穿在这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当中,这样才形成了能够体现北京城市精华的一个建筑中轴线。

2、北京中轴线上的建筑群体有怎样的特点?

王岗:北京中轴线上的建筑群体大概可以分成三类,一类就是宫殿,左祖右舍,前朝后市的模式。

第二大类就是太庙。左边是太庙,右边是社稷坛,太庙是祭祖的地方,社稷坛是祭祀社稷神灵的地方。这两组古建筑再往南还有两组建筑,一组是天坛,一组是先农坛。

先农坛太岁殿

第三大块建筑就是中轴线的最北端的钟楼和鼓楼鼓楼在元代的时候叫做齐政楼,在鼓楼的后面是钟楼。在元代的鼓楼和钟楼位置非常高,甚至超过了皇城,它在中轴线的最北端,在大都城的中心位置。

钟楼

鼓楼

李建平:中轴线它串起了北京的四重城就是北京的外城、内城、皇城和宫城。第二个就是中轴线除了有建筑之外,连接它的还有道路,这个道路也非常重要。第三一类就是在中轴线上还有七座非常著名的桥梁。

太和殿御道

正阳门前御道

3、各位老师谈一下中轴线上的制高点“紫禁之巅”

马建农:大家讲中轴线的制高点,习惯说“紫禁之巅”。按照所谓的风水之说,在帝王的三大殿之后,一定要有一个屏障,来保障着这个帝王的风水,有这种依托。而南侧一定要有水,一定要有类似影壁这样的来保障它整个进程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循环空间。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基本的设计理念,所以在紫禁城的北侧选择了这个地点。

景山公园

今天在景山公园今天所在的寿皇殿这一带,这里曾经是元代的紫禁城,之所以在这儿要设一个小山包,不仅仅是在建筑规制上,它要形成皇帝的紫禁城后头有一道屏障,另一方面也通过这个来体现他要把元朝那种所谓的气脉给压住。所以过去景山曾经叫镇山,它镇谁?是镇元代蒙古人政权。堆起了这座景山,它势必对紫禁城形成了一种屏障的文化意义。

李建平:乾隆皇帝在景山顶上修了五个亭子,它的建筑造型中间万春亭三重檐,黄琉璃瓦,方方正正,然后两边八角亭,两边蓝色琉璃瓦的圆亭子,完全对称,它把北京城中轴线的一个最大的文化特点,“中心明显,左右对称”推向了极致。所以我们说清朝完善,最精彩的完善一笔应当是在景山上,在“紫禁之巅”。

4、中轴线古建腾退活化利用,寿皇殿建筑群开放文化展示的典范是怎样的呢?

李建平:推进北京中轴线申遗过程中,中轴线上的古建筑腾退工作做的成绩是非常突出的。

寿皇殿是在中轴线上除了故宫之外,比较大的一组建筑群。到中轴线申遗的时候,大家就觉得这组建筑群在中轴线上特别重要,在景山前面有个绮望楼,这个楼是供着孔子的像,是儒学。在山顶上体现了佛学,在后边的寿皇殿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道家文化。我觉得后边寿皇殿它是景山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中轴线非常重要一个共建群,它的腾退举世瞩目。

后来腾退之后,大家觉得也是为了中轴线申遗,把这些古建要保护好,文化要传承好,这个场馆要利用好。本着这样的原则,整个的寿皇殿全部做了重整,按原貌来修缮,以后的展览可能要陆陆续续地恢复原样,让大家了解我们中华源远流长的这些古代文化,我觉得这点是补缮修缮腾退后非常好的一个典范。

马建农:今天的腾退它会显得我们在整个的北京城市文化发展过程中,认识在不断提高。这个渐进过程,不仅仅是腾退了一个寿皇殿,更多的是反映了我们现在对于整个北京历史文化、对北京中轴线,甚至对整个北京城市的保护的一种认识的升华。

5、2022年“阅读北京”书单我们推出了“读北京” “阅经典” “向未来”三大经典书单。其中“读北京”中有刘心武的《钟鼓楼》、 维一的《我在故宫看大门》以及王南的《北京古建筑地图》等等。今天非常有幸地邀请到了李建平老师。有一本关于北京中轴线的著作叫《魅力北京中轴线》,非常地贴合我们今天的主题,接下来我们要请李老师给我们所有的读者朋友们分享一下这本著作。

李建平:我是写了一本书叫《魅力北京中轴线》,缘起的时候是2008年举办奥运会,当时我参加人文奥运的研究,当时我们研究新的国家奥林匹克公园,是和我们北京城市传统的中轴线衔接,要想做好奥运文化研究,就得了解北京中轴线。

这时候我就开始注意,研究北京城的中轴线,我们从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转入到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这时候就把中轴线申遗提到日程上,所以我又出了第二版,配合北京中轴线申遗写的第二版,就是关于魅力北京中轴线。

6、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影响和积极的意义

王岗:通过申遗我们可以把北京,特别是北京的中轴线,向世界各国的广大人民加以展示;第二项通过北京中轴线的申遗,可以促进我们北京城市发展的一个过程;第三点就是从北京今后的发展的角度来讲,怎么能够北京今后继续不断发展,能够达到一个整个的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中心的一个高度来体现,实际上通过申遗把这个事情做起来,作为一个抓手,还做得更好。

李建平:其实申遗并不是我们唯一的目的,我想通过申遗是让北京中轴线走向世界,通过中轴线申遗,还有带动北京的文物保护。所以我想中轴线申遗可能给北京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志,带来的可能更多的是北京城市发展的机遇,所以我预计中轴线申遗会给北京城市带来很多的新的变化。

编辑 / 刘奇奇 视频 / 张妮 审/袁立聪

标签:

责任编辑:{typename type="name"/}

网站地图